綠島概略
綠島位於臺灣東南方的海面上,距離臺東市18浬(33.34公里)。在很久很久以前,綠島就是南島語系原住民遷移到臺灣時的「Sanasai」(或 Sanayasai)。
綠島也位於大航海時代的國際航道上,1642年起荷蘭人、義大利人,法國人稱綠島為 Tabaco Miguel; ’t Eyl. Groot Tabaco; Sanna Sanna; I. du Grand Tabaco 等。
清代稱綠島為火燒嶼,19世紀初(清嘉慶年初),小琉球各姓人士前來開發,迄今已200多年。
日本治臺後,將火燒嶼改稱火燒島。戰後初期,國府仍沿用火燒島,後來於1949年(民國38年),將火燒島改稱綠島。英文音譯 Lyudao,直譯為 Green Island。
綠島是火山噴發而成的島,周圍全為裙狀隆起珊瑚礁環繞,海岸多斷崖或陡坡,面積約15平方公里。氣候為夏季炎熱、冬季溫暖而潮濕;夏季常遭颱風侵襲,冬季則東北季風強勁,全年強風日數約達半年,偶有焚風。綠島位處黑潮北流通道上之渦流海域,附近又有湧昇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因此海洋生物豐富,成為天然漁場,自日治時起,漁業就成為綠島居民的經濟命脈。
綠島自19世紀初漢人移入,原住民逐漸他遷,綠島轉型為漢人社會。今天的綠島,是臺東縣管轄下的離島鄉,劃分成南寮、中寮、公館三村。2006年時綠島現住人口有857戶、人口數3,026人。
臺灣綠島監獄
本監興建於民國五十九年十一月,因綠島與台東間交通常受天候之限制,材料搬運不易,歷經艱難,至民國六十一年九月始告完成啟用。本監土地面積為三點七公頃,建築物有內外辦公室各乙棟,日新堂一棟,獨居房一百七十間,雜居房四十八間,隔離舍二十間,鎮靜室三間,工場、炊場各一間。本監依分監管理之特性,收容台灣各監獄移禁頑劣、誣控濫告、最難以管教,甚至無法管教之收容人,係屬高度管理隔離監。當初設立之目的,即是利用外島隔絕之地理環境予以集中嚴格矯治,期能對症下藥,促使其改過遷善,重做新人;因此,本監謂台灣各監獄的最後一道防線,除有助他監順利推行矯治業務外,對國內治安、社會安寧實有莫大的貢獻。同時由於所關皆為重刑犯以及如一清專案、治平專案的「大哥」級人物,因而充滿神秘、色彩,中外人士常遠道慕名而來一睹其真面目。
將軍岩
將軍岩在綠島之東北部海岸公館村的東方,矗立於海岸邊的巨大岩石群,其中之一有如頭戴鋼盔,身披戰甲的戰士,景緻奇異。
在將軍岩旁即是綠島人權紀念公園,遊客們可在此稍做休息,欣賞將軍岩的風采以及遠看蔚藍純靜的海。
牛頭山
牛頭山為綠島東北角的緩起伏海岬,高出海平面約80m,自公館村遠眺,其外型有如一頭面海伏臥的老牛,頭、鼻、耳、頸皆栩栩如生,山腰有一天然洞穴名栗子洞,外表像半個大臉盆,洞口高約10m,深約20m。岩縫中墜下的水滴,奏出大自然的樂章。緩起伏面上,綠草如茵,地勢開闊,視野?佳,比美帆船鼻草原。除三面臨海外,往內陸可眺望阿眉山與山下海階台地風光。其東北方距海岸約300m處,有一連串珊瑚礁岩塊矗立海中。最大的一塊名樓門岩,下有海蝕門中穿,可容10噸以下小船通行。牛頭山之東,海床陡峻,短短不到20公里距離,海床已深至4,000m以下,平均坡降約1:4,全台無出其右。站在牛頭山頂看日出,看月昇,看浩瀚無涯深不可測的大海,當有另番感受。
觀音洞
觀洞為隆起珊瑚礁長年受地下伏流侵蝕所形成的類石灰岩地形,洞中有小規模鐘乳石及石筍。炎夏進入洞中,但見清流汨汨,終年不?,感覺陰涼幽靜。中有一石筍,高約1m,狀若觀音座像,腳下亦一如蓮花座。相傳百餘年前,有島上漁民黑夜歸航,不辨方向。忽見火球出現綠島東北方山丘,漁民乃得指引安全返航,後受惠者追尋火球之來向,發現一石洞,洞內有石,形如觀音,乃祭拜之,此即觀音洞之由,來後來信徒日,增逐漸成為綠島人的信仰中心,惟並未建廟。
海參坪
環島公路過朝日溫泉後折北,沿綠島東岸續行。帆船鼻與海參坪間也形成一個美麗的海灣,名溫泉灣。海岸邊仍是及達的珊瑚裙礁,水芫花等海濱植物生長良好。海灣北岬直立的海階崖下,有一獨立的尖狀海蝕,早年自海崖分出者,其外型宛若孔夫子面壁思過,地方人名為「孔子岩」。過溫泉聚落後,公路開始往上攀升,直上海拔50~100m的海階平台。公路最高處一帶,為綠島最古老岩塊~油子集塊岩的主要出露地。此一岩系由黑色或暗灰色的輝石安山岩與橄欖石輝石安山岩之大小岩塊構,成有明顯層裡。
自溫泉聚落往北至公館村的這段公路與海岸,過去尚有數個小聚落存,在如今居民已遷走一空,了無人煙。而這裏也是全綠島最自然、最富變化的一段海岸。海岬、灣澳、海階崖、珊瑚裙礁、海蝕柱、白色砂灘、弦月小海岸平原等,交互出現,配上湛藍清澈的海水,被譽為全台最迷人的海岸。惟公路多闢築於平緩的海階台地上,不易窺見。沿途最佳的賞景點,為大理石柱紀念碑附近。
公路旁有另一小徑,可直下海參坪,惟坡度陡峭,不甚好走。沿途山溝植生繁密,為綠島少數殘存原生植群的地區之一。生長的植物有對葉榕、蘭嶼八角金盤底、稜果榕、鐵色、厚?樹、蘭嶼土沉香、鵝掌柴、咬人狗、大葉樹蘭、台東漆、樹杞、豬母乳、奧氏虎皮楠等。其植物社會組成與蘭嶼近似,故有學者將之列入古熱帶區系。唯其組成中小喬木高僅5~8m,未能形成森林結構層次,充其量只能稱為樹叢。根據史籍記載,氣候濕熱的綠島,早年也是「景色如繪,林木茂盛」的熱帶季風雨林分布地,類似蘭嶼所見。經過百餘年墾地伐木,原生林已消失殆盡,淪為火燒島。光復後雖積極綠化,逐漸恢復今日所見之生機,然多為木麻黃與銀合歡人造林,陸域生態景觀單調貧乏,誠為綠島最美中不足之事。另一憾事則是,麗質天生的睡美人岩側旁,居然也是鄉公所行之有年的露天垃圾場所在,不時可見飽含戴奧辛的濃煙自其北後竄出。所幸國家風景區已規劃另覓適當地點設置焚化爐,焚琴煮鶴之悲劇可望終止。
孔子岩
海灣北岬直立的海階崖下,有一獨立的尖狀海蝕,早年自海崖分出者,其外型宛若孔夫子面壁思過,地方人名為「孔子岩」。過溫泉聚落後,公路開始往上攀升,直上海拔50~100m的海階平台。公路最高處一帶,為綠島最古老岩塊~油子集塊岩的主要出露地。此一岩系由黑色或暗灰色的輝石安山岩與橄欖石輝石安山岩之大小岩塊構,成有明顯層裡。
火燒山
火燒山為綠島第一高峰,海拔280m,位置偏島之西南,緊臨龜灣鼻,兩者間以200m左右高度的陡崖相接。邊緣地形雖險峻,中央高處卻相當平緩。主峰西南有綠島最高的台地面,高度約230m,係海蝕平台而非熔岩台地,顯示綠島曾經歷多次隆起沉降。火燒山峰頂呈緩起伏面,與島中央次高峰阿眉山高度相仿(莊文星,1992)。
南寮村附近有一軍用道路可直上火燒山,途中高處可眺望中寮、南寮以及綠島西海岸,也有數處類似流麻溝的溪壑,仍保持天然林相。峰展望良好,惜受限於軍事管制,各種活動不易展開。
圖文資料來源:http://green.taitung.gov.tw/index.as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